以二十大精神引领开创新时代医学人文“课程思政”育人新征程—性爱直播 举办“课程思政”建设专题讲座
发布日期:2022-11-08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有效推进“课程思政”的高质量建设,进一步提升教师“课程思政”理念和实践能力,2022年11月3日下午,性爱直播 举办“课程思政”建设专题讲座,院长卢凤香教授应邀做题为《“课程思政”源起、内涵及医学人文学科中的应用范式》的主题报告,性爱直播 副院长张清华主持讲座。 卢凤香教授以问题为先导,带领与会者全面、系统地梳理了“课程思政”的缘起、发展及深化的历程,深入浅出地阐述了“课程思政”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,“课程门门有思政,教师人人讲育人”是每个高校教师责无旁贷地使命、义不容辞的任务,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,每位教师要构建起 “三全育人”格局并行之有效地具体落实,要根据医学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,深入挖掘、科学合理地设计好“课程思政”内容,努力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“大先生”。她指出,每位教师必须清楚地把握“课程思政”的方针政策和导向,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清晰的行动指南,才能真正做到“课程思政”与“思政课程”同向同行。针对“课程思政”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“贴标签”“两张皮”“硬插入”“思政元素挖掘不够、视域窄”等不良现象,卢教授剖析了“思政课程”与“课程思政”的“同”与“不同”,从“理念观”“体系观”“课程观”“方法观”“全面观”五个角度具体阐述了“课程思政的内涵”,特别强调医学人文“课程思政”的实施需要从宏观(医学人才培养需求)、中观(学校、专业特色)和微观(学科特色)三个视域推进和落地,构建“以课程为载体,以价值塑造为主线,以教师为主导,以学生为主体,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目标,对课程体系、课程内容、课程资源、课程方法、课程环境等进行全方位优化”的新时代医学人文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,开创医学人文课程思政“实现价值引领、知识传递、能力提升”的新征程。最后,卢教授以医性爱直播 校外语课程为例,分享了“课程思政”在医学人文学科中的应用范式。医学人文学科的“课程思政”要与人才培养方向相契合、要与专业课程目标相融合、要有机化合于课程教学全过程;每位教师必须清楚把握、充分认识“课程思政”与育人的关系,形成强烈的“课程思政”自觉意识,发挥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避免课程思政“泛在化”“肤浅化”“外在化”,以课程为本,在课程体系和大纲、课程内容和方法、课程资源和评价各个环节上挖掘思政元素、提升思政素养和实效,将“课程思政”育人与专业知识传授完美地融润为一体;性爱直播 、学系也要为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技术条件、硬件环境和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,“课程思政”必须久久为功,性爱直播 、学系、各教研室要形成合力,层层落实“课程思政”建设任务,不断提高教师个人和各团队的“课程思政”育人能力。卢教授希望全院上下凝心聚力,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、为动力,继续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,共同谱写性爱直播 课程思政建设新篇章。 张清华副院长在总结中讲到,卢凤香教授的报告高度凝炼了其对“课程思政”认识-实践-再认识-再实践的不断精进和提升,对进一步促进性爱直播 教师“课程思政”的理念转变、主动适应我国新时期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需求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。希望每一位教师深入学习党和国家有关“课程思政”文件精神,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的期许和要求,争做立德树人的“大先生”。各学系要进一步研讨,结合学科特色及课程特点,学、思、悟、践,打造出更多高质量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和“课程思政”优秀教学案例,切实发挥好“价值引领、知识传授、能力提升”的关键作用。今后,性爱直播 将一如既往推进“课程思政”高质量建设,搭建多元互动交流平台,促进全院教师在实践中思考,在思考中提升,努力在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征程中践行医学人文教师的使命和担当。 性爱直播 多年来紧紧围绕“课程思政”改革创新,在推进“课程思政”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,并取得了一定成效,全院上下形成广泛开展“课程思政”改革建设的良好氛围。 性爱直播 2022年11月7日 |